【读书笔记】潜规则————吴思

这本书里面没有真善美,没有良知,没有公平和正义,有的只是坑蒙拐骗、欺上瞒下、祸害苍生、鱼肉百姓。可是我相信,有黑暗,则必定有光明 ☀️☀️☀️

前言

我想,自己除了要读一些专业知识相关的书之外,一定也少不了读一些人文史哲的书。读专业的书是为了打磨自己的专业技能,日后步入社会尚有一技之长可供糊口养家,而读人文史哲则是为了搞清楚这世间运行的规则与人生的意义。只是,我到底是学理科的,对文科的东西缺乏敏感度,想着先随便看些书,随便写些文字,姑且算是入门吧。

这世间运行的规则可以分为两类,台面上的规则和潜规则~前者我们从幼时开始便一直在学习,而后者,或许只有等融入进社会才能触摸和感受到。

潜规则笔记

这不是一本"好"书。倘若以思辨的角度来看——我是极为推崇辩证法的观点的,读一读这些"坏"书,也是有益于思考与个人走向成熟的。在学校的教科书里面学到的永远是善良的、美好的、乐观的,但免不了走向社会的时候你会经历一些肮脏、苦痛与折磨。若能早一些明白社会运行的道理,或许能少吃些苦头,何乐而不为。所以,我竟有些后悔没有早些读到这本书,让自己也白白受了好些年的折磨。

书名叫潜规则,讲的也是潜规则。现在大家对潜规则的认知都比较清楚,甚至潜规则这个词从名词发展成动词了。但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个词属于作者首创,因为他想揭示一些没有摆在明面上,没有写在条文里,但是却实实在在地支撑着这个社会运行的一些规则。

以下是摘抄自原书中地内容:

对于这个擅长舞文弄墨的集团 (官吏集团),要撇开它的自我吹嘘和堂皇表白,才能发现其本来面目。在仔细揣摩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之后,我发现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经常与他们宣称遵循的那些原则相去甚远。例如仁义道德,忠君爱民,清正廉明等等。真正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果和趋利避害的抉择,这种结果和抉择的反复出现和长期稳定性,分明构成了一套潜在的规矩,形成了许多本集团内部和各集团之间在打交道的时候长期遵循的潜规则。这是一些未必成文却很有约束力的规矩。我找不到合适的名词,姑且称之为潜规则。

潜规则有两个属性:

  1. 没有摆在台面上
  2. 很有约束力

我们需要揭开美好的面纱,直面深层的黑暗。但是始终要清楚,直面黑暗不是为了堕入黑暗,而是为了有一天,能净化这些黑暗。如果消灭不了黑暗,也没有关系,至少能让自己坦荡地度过余下的人生。

书中的第一章的名字叫:身怀利器。谁身怀利器?官吏。什么利器呢?合法伤害权。我觉得这个词也总结得很好,颇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味道。那些贪官污吏为什么能无法无天地鱼肉百姓,有一些所谓的"人民公仆"为什么能骑到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合法伤害权。这一瞬间我想到互联网上所创造的某个抽象的词语"你法我笑",就是对合法伤害权的另一种诠释与调侃。这些人——十恶不赦的坏人,能把公法当作利剑,拿着政府当盾牌,死死地逮着小老百姓欺负,欺负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所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在每个朝代都是屡见不鲜。

第二章说的是老百姓是冤大头。确实,但是谁也不想当冤大头,当了冤大头,尚能苟且偷生,不当冤大头,小命都可能不保。读完这一章就会知道,为什么当冤大头,因为抗争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谁也承受不起。

第三章有三小篇,讲了公平的等级性。第一等公平就是明面上的,白纸黑字写着的公平。但是第一等公平往往很难实现。第二等公平,是老百姓被贪官污吏剥削后获得的公平,老百姓也普遍认可第二等公平。不难理解,当有人使用合法伤害权威慑你的时候,你心里大概率想着的是花钱消灾。摘抄书中的一段话:

以鲁迅“想当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为标准,我们不妨把第一等公平称为臣民级的公平,把第二等公平称为奴隶级的公平。奴隶级公平没有普遍实现的证据,就是太平天国起义。

第四章讲的是"当贪官的理由",作者列举了当贪官和当清官的利害得失,最后得出了显而易见的结论:当贪官比当清官划算。人在社会中,避免不了一些世俗的计较,当你有牵挂的时候,有掣肘的时候,还是老老实实当贪官吧。中华上下五千年,出了几个海瑞呢。

接下来是讲恶政,说恶政是一面筛子,筛子筛去的是清官和好官,留下的是贪官和奸官,然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留下的贪官越来越多,政自然也是越来越恶。

接下来的一章叫皇上也是冤大头,因为皇上也会被官吏集团糊弄。以文章中的信息传达的例子,信息链是这样的:老百姓→衙役→书吏→州县官→府官→省官→中央各部→内阁→皇帝。那么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肯定存在失真现象。不仅存在失真,信息还会被加工。在每一道关卡,在无数信息中,注意了什么,没注意什么,选择什么,忽略什么,说多说少,说真说假,强调哪些方面,隐瞒哪些方面,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支流,说得清楚,说不清楚,这都是各级官吏每天面对的选择。由此看来,皇帝也是很好被糊弄的。

然后是摆平违规者。这一章举了一些例子,表明上潜规则虽然是一些见不得人的,一些恶臭满盈的规则,但是大家还是会在规则里面玩,不会跳出规则。并且那些跳出规则的人,是要受到惩罚的。因此,潜规则有一些特殊的属性。你要么遵守与适应规则,你要么被物理消灭。

下一篇讲的是"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一开始我也不理解这个标题,“论资排辈"这个词相比很多人都厌恶,因为大家更愿意讲的应该是"多劳多得”。但是作者为什么说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呢?这是因为,在恶劣的政治生态环境下,“论资排辈"能稍微扼杀一些不正之风。然而,其功能却是有限的。因为政治生态已经非常恶劣了,这个时候除了革命或者彻底的改革,否则其他方法是无法彻底清除顽疾的。所以,论资排辈是治标不治本。可是对于有些内心正直,却又没有能力发起改革或革命的人,论资排辈是很好的挡箭牌。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用一个无法定量的标准来筛选人才,最终的结果就是关系户被称之为人才,而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会被埋没。现如今,高考,永远是最公平的考试,没有之一。而那些鼓吹着要取消高考的人,大概率不是蠢,就是纯纯的坏。

接着,讲的是新官堕落定律。先放一段原文:

所谓堕落,当然是从圣贤要求的标准看。如果换成新官适应社会和熟悉业务的角度,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迅速进步的过程,一个接受再教育的过程。第一次是接受圣贤的教育,第二次则是接受胥吏衙役和人间大学的教育。第一次教育教了官员们满口仁义道德,第二次教育教了他们一肚子男盗女娼。

为什么会堕落呢?还是前面的那些原因,因为如果你不堕落,你可能会被物理消灭。就算不被物理消灭,你可能要挨饿受冻,要防着明枪暗箭,甚至会连累自己的至亲之人。而在考虑了利益、亲情、前途之后,大部分人会做出堕落的选择,就这么简单。所以,我们称那些没有堕落的人为英雄。

然后晏式转型和崇祯死弯,一个讲臣子,一个讲皇帝。晏子作为臣子,想要遵守仁义道德,不媚上欺下,还要得到皇帝的首肯,得到皇帝的首肯之前,还要被责骂和打压一番。怎一个惨字了得。至于崇祯,那就更惨了。内忧外患,无力回天。特别是,崇祯所经历的环境已经成为了一个恶行循环,有贪官污吏→老百姓造反→拨款镇压造反→官员进一步剥削百姓→不造反的百姓被剥削得也造反了→亡国。而崇祯一人,无法与这庞大的官吏集团对抗。所以啊,崇祯亡国是必然的,只是过程的快慢罢了。

之后的笑话天道和造化的报应, 以及后面的理解迷信这两篇讲的是"封建迷信”。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和一个强大的对手抗衡的时候,特别是这个对手非常的邪恶而又无法战胜,我们会说"他迟早会遭报应的,老天爷不会放过他"。但现实是残酷的,就像那句话说的,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所以,到底有没有天道,有没有报应。我想,现实是没有的,但是历史是有的。就像那块石碑: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尽管在一时的条件下,坏人永远逍遥法外;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浪淘沙,坏人终究会被钉在耻辱柱上,受后世之人的唾弃。因此,我们心中要相信天道,敬畏天道。

最后讲了点我们的人格理想,包括仁孝人格、雷锋人格、人格与时代、公民人格、公民人格与传统、公民人格与终极价值。仁孝人格,是儒家所推崇的,但是举的例子很有意思,是东汉的赵宣的例子,打着仁孝的幌子,做一些沽名钓誉之事。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在父母的墓中造人,到底算不算孝。儒家不是还有句话,叫做无后为大(虽然这句话的含义饱受争议)。

雷锋人格,我直接放原文:

雷锋所代表的是一种以"为人民服务"(人民不包括敌人)为核心的理想人格,据说它合乎科学规律,顺应历史潮流,代表人类未来。具有这种人格的人可以当接班人,生得伟大,死且不朽。这种人格理想曾经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雄踞二三十年,为数以亿计的人们提供了为什么生活和怎样生活的标准答案。

后面讲的公民、人格、时代的关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公民人格的价值不同。只放一句很有深意的话:大盗不死,圣人不止。

整个《潜规则》看完,有一些震撼,有一些收获。书中的很多例子,都是在一个政权的后期和末期发生的,或许一开始,还是有光明和希望的,只是这希望,慢慢被黑暗所湮没。

尽管有这么些潜规则,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心怀阳光,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这个目的,与规则无关。

摘抄和评论

以下是对书中内容的摘录和我的评价(前面是书中的原文,破折号后面是我的评论):

  1. 陈奉只是万历年间诸多的矿使税监之一。《明史》用了半页纸点各地陈奉们的名字,陈奉不过是其中的五个字。而这一个陈奉的脚下就躺着一片经他手淘汰出局的清官。——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2. 冤大头是贪官污吏的温床。——没有人想当冤大头,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不当冤大头的结局就是被物理消灭。
  3. 现在,我们离宗族大姓毗邻而居、宗亲世交触目皆是的时代已经很远了,我们离革命同志团结一心兴无灭资推翻三座大山的时代也不近了。出门上班,满眼小商小贩雇主雇员,下班上路,到处是行色匆匆的路人和讨价还价的顾客。想叫一声同志,招呼一声兄弟,真不知冲谁开口。——真实
  4. 这就是说,在进行官场谋划,努力摆平各种利害关系的时候,无须考虑老百姓的压力,他们根本就不能构成一个压力集团,甚至连一个舆论集团也不是,不过是一盘散沙。那时候又没有"海选"的手段,难道某粒沙子还能跑到吏部去为你争肥缺或者砸饭碗么?如果不能,考虑他们岂不是多余?——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民主共和制似乎还是有些优点的?起码,某些评价标准,能由老百姓定义。只不过看美国这架势,老百姓很容易被愚弄啊!
  5. 所谓堕落,当然是从圣贤要求的标准看。如果换成新官适应社会和熟悉业务的角度,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迅速进步的过程,一个接受再教育的过程。第一次是接受圣贤的教育,第二次则是接受胥吏衙役和人间大学的教育。第一次教育教了官员们满口仁义道德,第二次教育教了他们一肚子男盗女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践行起来非常困难
  6. 我对抗领导,然后丢掉饭碗,真能起到什么好作用么?白白牺牲了自己,换上来一个新的,说不定一点良心也没有,欺压老百姓更加残酷,还不如我呢。——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法反驳。
  7. 第一,天道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叫法,譬如天命天意或者历史规律,但在深层结构上这两者是一回事。第二,天道或者历史规律与民心或者人民利益完全可能出现冲突,这时必定要遭遇究竟谁服从谁的问题,皇上们的固定看法是人民服从天道,因为他本人就是天道的代表。——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怒吼
  8. 离开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道德原则什么也不是,至少是苍白无力的。——道德是什么,被强加给人的,任人定义的?道德是约束自己的,法律是约束他人的
  9. 雷锋所代表的是一种以"为人民服务"(人民不包括敌人)为核心的理想人格,据说它合乎科学规律,顺应历史潮流,代表人类未来。具有这种人格的人可以当接班人,生得伟大,死且不朽。这种人格理想曾经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雄踞二三十年,为数以亿计的人们提供了为什么生活和怎样生活的标准答案。
  10. 等价交换——这算是什么人格理想?再说得好听一点:做一个善于保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也尊重他人权利的好公民,一个自利同时也遵守社会义务的好公民,这能算是理想吗?为人民服务呢?爱呢?天理呢?道呢?历史规律呢?人生的意义呢?终极价值呢?难怪西方人说自己精神危机。——笑死,西方的精神危机。
  11. 所以马克思说,宗教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老百姓信鬼神,皇帝也信啊!当然,信不是真的信,而是权力罢了
  12. 对于这个擅长舞文弄墨的集团,要撇开它的自我吹嘘和堂皇表白,才能发现其本来面目。在仔细揣摩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之后,我发现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经常与他们宣称遵循的那些原则相去甚远。例如仁义道德,忠君爱民,清正廉明等等。真正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果和趋利避害的抉择,这种结果和抉择的反复出现和长期稳定性,分明构成了一套潜在的规矩,形成了许多本集团内部和各集团之间在打交道的时候长期遵循的潜规则。这是一些未必成文却很有约束力的规矩。我找不到合适的名词,姑且称之为潜规则。——潜规则的定义,我觉得不错。
  13. 那么清官究竟在哪里呢?清官光荣地牺牲了,成了大家的好榜样。——叹息
  14. 我想,每个人都会从这个案例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流合污的利益和风险与当清官的利益和风险比较,究竟哪头大。当然,这不是单边的计算,而是一场双边博弈的计算,双方的行为相互影响,各自的得失还要取决于对方的策略。——趋利避害嘛,人之天性
  15. 老鼠–这就是中国百姓心目中的真实的自我形象。猫和老鼠–这就是真实的自己与公家的关系的真相。中国百姓很少有人当真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因为这不是事实。公共事务一直是皇上和官吏们垄断的事情,老百姓一直在躲避他们的惩罚、勒索和敲诈。在这方面,老百姓就是缺乏责任心,因为这确实不是百姓能够负责的领域。如果有谁不懂事,企图按照主人的方式行事,对了领导的心思则已,对不上就会碰得头破血流,海瑞和彭德怀就是证明。那些地位甚高的名臣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百姓。——鼠鼠我啊~
  16. 现在,我们离宗族大姓毗邻而居、宗亲世交触目皆是的时代已经很远了,我们离革命同志团结一心兴无灭资推翻三座大山的时代也不近了。出门上班,满眼小商小贩雇主雇员,下班上路,到处是行色匆匆的路人和讨价还价的顾客。想叫一声同志,招呼一声兄弟,真不知冲谁开口。——大家都很忙的
Buy me a coffee~
roderick 支付宝支付宝
roderick 微信微信
0%